你好,游客 登录
背景:
阅读新闻

大数据监管比人性自律靠谱

[日期:2013-12-02] 来源:和讯网  作者: [字体: ]

  数日前,一个在金融圈里刨食的熟人受到了所在公司的纪律处分并上报了监管部门,这意味着他三五年内将无法跳槽,因为身背这种记录,没下家敢接。受处分的原因是他未经批准,头脑一热自告奋勇地用他手头管理的公司官方微信号,在朋友圈内图文并茂地推介了一个即将发行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项目,就是市面上常见的100万元起板的信托项目,发出来半天时间不到,客户看没看到不一定,但监管部门看到了,立即致电尚不知情的公司撤稿并要求处分到人。圈外人看来,似乎有些无厘头,这叫什么事?互联网营销正热门,哪里有错?金融圈里规矩多,这次考的是对特定客户“特定”两个字的理解。圈内人在这起事情中更多看到的,则是监管部门的反应速度与发现能力。有官微的公司那么多,一天发出来的乱七八糟的消息加一起不知道有多少,能在其撤稿前就发现,这背后应该不是人工监管,基本可以确认,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在支撑。

  因而,看到最近上海地区基金公司中有5名权益类(股票型)基金经理因大数据稽查匹配中较为可疑被监管部门带走协助调查,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以往我们所熟悉的自律手段有: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所有可以看到仓位与持仓的员工开工前必须上交手机,电脑上除了可以监控内容的MSN之外,其余社交工具一律不被允许装机,交易室24小时全程摄录,交易时段内人畜不能近……然而这些仍架不住细细推敲:多带个手机交上去做做样子;或者前晚约好,第二日按约操作、里应外合; 或者基金经理本身就是高管层级,无人敢真管等。更多的还是依靠人的自觉,而这种自觉能在自己经手的,动辄以亿为单位的真金白银面前,起多大作用?

  所以,真正靠谱的还是细节完备、处处留痕的大数据计算机监控。大数据挖掘几乎可以还原账户之间全部事实关联,还可以通过无数次的模拟分析找到看似无关,但本质上相关账户之间的交易关联。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手段升级带来的监管革命。大数据监控将作别以往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有人情寻租的侦查时代。

  新主席上任以来,就提及稽查队伍扩编,600人直接翻到1200人,背后的意义更多的应该还是在于去改变原有的权责体系。加上现在有大数据利器傍身,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立案比以往迅速,案件转移比以往顺畅的原因所在。应当说,监管为重,包括IPO在内的其他事情,逐步都交还给市场,这是一条正路。倘若得以坚持,市场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以牛市为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