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背景:
阅读新闻

谁让PM2.5变成了250?

[日期:2013-10-15] 来源:金虎时评  作者: [字体: ]
  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一句“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引爆了网民的调侃和讨论。烹饪究竟会不会产生PM2.5?哪种烹饪方式产生的PM2.5比较大?新京报记者邀请环保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研究人员,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这4种方式,监测PM2.5的数值变化。结果显示,烹饪确实能产生PM2.5。
  (10月14日《新京报》)
  在环境质量下降的今天,部门、专家、公众共同聚焦雾霾天气,是个好现象。这一方面说明雾霾污染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环境的期盼和觉醒。但是,自从雾霾被专家们找了个PM2.5的词儿代替了之后,这2.5就慢慢变成了250。
  产生PM2.5的原因当然是众多的,这个无需循循善诱,公众也是知道的。正如在厨房炒菜也会产生PM2.5一样,其实何止是炒菜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PM2.5。治理雾霾,当然需要综合治理,但却不能转牛角尖,走入死胡同。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一顿饭会产生多少污染,需要关注的是违法企业会产生多少污染。值得玩味的是,无论是专家还是部门,在治理雾霾的时候,放着阳关大道不去走,偏偏专拣羊肠小道去溜达。
  从领导干部信誓旦旦戒烟,到人口集中导致污染;从雾霾集中源于天气异常,到空气污染因为风力太小.......这些几乎都是专家、领导对于民众治理空气污染的回应。其实,这些举动和说法都是对的,正如炒菜产生PM2.5也是对的一样。但是,要按照这种路子一直走下去的话,雾霾没治理好,我们就都成了250了。延伸的说下去,呼吸是不是也会产生PM2.5,放屁是不是也会产生PM2.5。按照这种理论牧区的空气质量应该是最差劲的,这么多动物要放屁和喘气,这么多牧民要用柴火做饭。
  对雾霾的关注,我们要分清层次。这个层次包括两个含义。一者是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关系,一个是可以避免和不可以避免的关系。
  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说起来就可以这样理解:雾霾的形成非法排放污染物就是主要因素,而做饭就是次要因素。在治理空气污染的时候,我们只要管理好了那些污染企业,管理好了大排量的公车,这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从可以避免和不可以避免的角度来说,污染企业的排污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安装设备净化排放物,可以减少公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提高石油质量。而像炒菜做饭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不可以避免的,即使需要避免也可以忽略不计,再完美的社会也不可能是阳春白雪,一点污染物都没有。我们不能为了治理雾霾不去吃饭,不去放屁,不去呼吸。
  雾霾产生的主要因素众多,何必纠结于细枝末节?再说了,如果非要把雾霾的产生硬往炒菜做饭上推的话,是不是治理河流污染,我们都要一辈子不洗澡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